內容:中國物流行業每一次向前跨步發展,必然導致一定的新陳代謝,比如互聯網物流的崛起,對傳統物流的操作模式起到了顛覆性的推動,很多傳統操作方式要么跟隨改變,要么被淘汰,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的物流由于其市場特殊性,不太可能由某幾家就壟斷,但是物流的縱向延申,已經開始,而且在供應鏈市場上的滲透正在加快,有的物流已經向供應鏈環節延申,試圖創造需求性的不可或缺,主要從期待值、必須性、一站式、安全保障、貨方盈利等方向下功夫。
一、中國物流承運車輛現狀
據統計,中國物流創造最多就業的并不是大物流公司,而是小而散的個體戶車輛,他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起到了物資配送主力軍的作用,隨著監管和行業要求,后來者也多采用公司落戶,個體還貸自負盈虧模式,還曾經推升了提供車輛的獨角獸物流金融公司,由于市場巨大,使用場景多,據研究判斷,中國未來的物流重要組成部分依舊會是廣而散的個體合作方,流動性成了物流行業的特點,也就是說,中國未來的物流市場,不太可能像西方物流一樣,幾個公司主導市場,為何作出這樣的預測,原因是中國市場的個性化服務要求更高,場景更復雜,也許配載形式會發生改變,但承運主體變化可能性不大。
二、大型物流公司車隊運營成本高
國內大型物流車隊運營成本為什么高,主要的原因是空置率高,人工成本、放空成本高,市場已初步檢驗,在國內,由公司統一購買車輛,請從業司機配送貨物,邊際數量數值很小,無法規模化,這也許與中國特殊市場有關,目前看來,落戶物流公司,車輛購買者按月還貸,自負車輛運營盈虧,提供金融服務、車輛落戶的物流公司并不涉足物流業務,不少公司已跑出了專屬賽道,但嚴格來說這類物流公司并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物流。
中國擁有數量最廣大的最主要的市場主體是中小微企業,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才是中國特色市場的主力軍,而大型物流公司購買數量龐大的車輛,組成車隊,但國內物流市場分散,貨物運輸呈現出無規律特點,少數運輸量大的公司,可能只能解決部分運營成本,難以保障來回線路運營的合理運營利潤,由于物流業務原因導致管理難度大、固定資產折舊巨大,很難在這種模式下,長時間去消耗投資,再加上,物流市場還呈現出公路物流運輸成本高,國內鐵路網絡發達,大批量貨物事實上是由鐵路運輸承運,龐大數量的車隊所需的貨物理論上所剩無幾,這也許才是為何難以出現規模化的車隊占主體運輸的現象。
三、假想的物流發展呈現形式
依據現實現狀,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的預測,中國物流市場的發展與國外應該會不同,即便出現如國外的物流主體,但相對于整個中國國內市場來說,依然只會是有代表性的國外物流的復制體,并不能代表國內未來物流可能呈現的形式。
1、未來最具代表的國內物流,也許會是具備互聯網特性的物流形式,但簡單的提供車貨匹配模式的收租性物流平臺,并不是最可能的發展模式,雖然目前也有部分平臺占據壟斷地位,但從其各種動作來說,也許可以窺出一些端倪,即便成勢平臺本身,也在進行業態突破。
2、未來物流最具代表的形式,必然出自目前線下物流公司業務業態的綜合體,而且是線上線下同步的,也就是說,互聯網物流是其特性,但卻要承擔現在傳統物流公司的業務責任和傳統物流創新的業務內容的范疇。
3、未來物流一定會跑出物流本身范疇,依據中國特色市場,去思考和延申業務生態,去輔助最主要物流來源的主體,他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而不局限于物流范疇,必然會去突破期待值。
4、現在的物流呈現散而多,并無統一的規范出現,這也許是國家大力發展互聯網物流的真正原因,期望有一個標準出現,這個標準可以很好的把控就業、貨物運輸安全、稅收等。
5、未來物流必然會延申自己的服務領域,設想生產企業只負責生產,物流將承擔從包裝開始,直至配送到達購買方的所有環節保障,甚至從生產者自身痛點開始思考,更多參與去解決生產者需求。四、供應鏈物流平臺踐行者
目前貨巴橋已作此嘗試,從商品的銷售、品牌搭建、金融服務等領域去思考,如何提升針對廣大企業有用的期待值體驗,為此搭建了免費供應鏈廣告共享流量池—世界貨巴橋網,低成本廣告宣傳是中小微企業必須克服的痛點,針對此痛點,貨巴橋跨過物流本身為企業提供超值服務,目的就是期許能加大合作方的銷售業績,物流需求增大以后,提供物流運輸服務—貨巴橋物流平臺,一站式物流服務,無論零擔、整車、長途拼車、私家車托運等物流需求均可解決,當然,企業可自由選擇物流,貨巴橋并不干涉。
作為嘗試者,貨巴橋的理念是未來提供越來越多的免費服務,而使得自身物流業務的生態會更具活力,貨巴橋并不是未來物流的形態,但確實可稱之為未來物流的思考者和踐行者。